案例背景:老旧小区改造遇险情,安全鉴定力挽狂澜
某市一栋建于1985年的6层砖混结构居民楼,被列入老旧小区改造计划,拟加装电梯、增设外墙保温层并改造水电管线。然而,施工队在拆除部分外墙装饰层时,发现墙体出现多条贯通裂缝,最宽处达3毫米,随即暂停施工并联系我司(XX房屋安全鉴定有限公司)进行紧急鉴定,避免因盲目改造引发结构安全事故。

改造痛点:历史遗留问题与现代需求冲突
老旧小区普遍存在三大安全隐患,改造时需重点排查:
- 结构老化:砖砌体砂浆强度不足、混凝土碳化严重,部分构件承载力下降;
- 设计缺陷:原结构未考虑电梯荷载、保温层附加质量,改造后可能超载;
- 施工损伤:违规拆改承重墙、野蛮施工易导致结构损伤累积。
若未经专业鉴定直接改造,轻则引发墙体开裂、渗漏,重则导致楼体倾斜甚至坍塌,危及居民生命财产安全。

老旧小区改造具体建议:分阶段、精细化推进安全升级
结合多年鉴定经验,我司提出以下改造实施建议,助力项目合规高效落地:
一、改造前:全面排查,科学规划
- 建立“一栋一档”数据库
- 委托专业机构对每栋楼进行结构安全鉴定,形成包含图纸、病害、检测数据的电子档案,为改造提供精准依据。
- 示例:某小区通过鉴定发现,30%的楼栋存在基础不均匀沉降,需优先加固后再加装电梯。
- 优先解决结构性安全隐患
- 对存在严重裂缝、倾斜、地基沉降的楼栋,先进行加固处理(如碳纤维布加固、压力灌浆等),再实施功能改造。
- 数据:据统计,提前加固可使改造返工率降低40%。
- 优化改造方案,减少结构负担
- 加装电梯时,优先选择轻量化玻璃幕墙结构,避免混凝土井道增加荷载;
- 外墙保温层采用岩棉板等轻质材料,厚度控制在5cm以内;
- 水电管线改造采用“走内墙”方式,避免破坏外墙结构。

二、改造中:全程监督,规范施工
- 严格管控承重结构拆改
- 严禁拆除承重墙、剪力墙,非承重墙拆改需经结构验算并报批;
- 案例:某小区因违规拆除阳台配重墙,导致整栋楼抗震性能下降,被责令停工整改。
- 采用低损伤施工工艺
- 使用静力切割技术拆除旧管线,避免暴力敲凿;
- 加装电梯时采用分段吊装,减少对基础的影响。
- 实时监测结构变形
- 在改造关键部位(如电梯井、承重墙)安装沉降观测点,每周记录数据,发现异常立即停工。

三、改造后:验收复核,长效维护
- 分阶段验收,确保质量达标
- 基础加固完成后进行首次验收,确认承载力提升效果;
- 整体改造完成后进行二次鉴定,出具结构安全报告。
- 建立定期巡查机制
- 改造后3年内每半年检查一次墙体裂缝、沉降情况,及时发现新发病害;
- 工具:推荐使用裂缝测宽仪、激光测距仪等便携设备,提升巡查效率。

专家提醒:老旧小区改造需过“三道关”
据住建部数据,我国2000年前建成的老旧小区达17万个,其中60%存在结构安全隐患。房屋安全鉴定公司提醒:
✅ 改造前必须进行结构安全鉴定,明确改造范围与加固方案;
✅ 涉及承重结构拆改、荷载增加时需专项论证;
✅ 选择具有资质的正规鉴定机构,避免“伪鉴定”误导决策。